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致富技术 > 正文
    购物车
    0

    作物苗期发生猝倒病、立枯病易死苗,症状相似,如何辨别和防治?

    信息发布者:hecdlhzsy_5n1wotvdah6
    2019-10-15 19:57:08    来源:农科讲堂 ngx_nkjt_2013   转载

    不论种植什么农作物,尤其是在瓜果蔬菜种植管理过程中,病害防治都是避不开的话题,病害少、长势壮,这是作物实现后期高产的基础。但在作物的实际种植管理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相似易混淆的病害,这让咱们广大农民朋友防治起来比较头疼。因为,不同病害在发病原因、发病时间、病原类比、症状特征、危害作物种类、防治方法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性,我们只有在准确判断病害种类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治,才能取得最佳防治效果。要是连基本的病情病害都判断不准,不仅会错过最佳防治时间、加重病害危害,而且往往也难以取得较为有效的防治效果。


    今天农技小背篓要和大家介绍的内容,主要是病发现象普遍、病发危害程度重、危害作物种类广且病害症状易混淆的两种苗期病害类型——立枯病和猝倒病。这两种病害都属于作物苗期真菌性病害,危害的主要部位都是作物的根基茎部,病发后都会导致作物烂苗死棵,尤其常见的瓜类瓜果蔬菜及一些豆类、十字花科类作物上发生十分普遍,但很多农民朋友又经常搞混两种病害类型。下面农技小背篓就和大家说一说:①立枯病和猝倒病两种病害有哪些方面的差异?如何才能正确区分?②如何正确有效的防治立枯病和猝倒病两种病害?


    一、立枯病和猝倒病的区别差异体现在哪些方面?

    1、诱发病害的病原体不同

    猝倒病,也经常被叫做“倒苗病”、“霉根病”是由腐霉属、疫霉属、丝核属等病原诱发的真菌性苗期病害,主要在作物的苗期发病危害,其中受害作物以瓜类幼苗发病最为普遍常见。幼苗染病受害后,轻则生长受抑、缺苗断垄,严重时会出现烂种、死苗,因为幼苗根基部染病后经常表现为水浸状软腐、急剧性萎焉现象,有时幼苗连子叶都还没长出就会迅速倒伏死亡,所以被叫做“猝倒”病。

    立枯病,也经常被叫做“死苗病”,是由立枯丝核菌核菌病原所诱发的真菌性病害,主要在作物育苗的中后期发病危害,其中受害作为以蔬菜类作物以及一些豆类、十字花科类作物等发病最为普遍常见。幼苗染病受害后,往往按照根基部变褐—茎基部萎缩——幼苗枯死的顺序发展,因为作物幼苗从染病到死苗的过程中,苗株一般都是直立死亡,一般不会发生倒伏的现象,所以被叫做立枯病。


    2、病害的发病条件不同

    在发病的时间上来说,猝倒病的发病时间要比立枯病发病时间早,猝倒病一般发生在幼苗前期,幼苗刚出土到真叶展开前的育苗前期发病率最高,如果种芽带菌或染病,在幼苗发芽出土前就会发病而烂种、烂芽;而立枯病一般多发生在幼苗的中期和后期,幼苗出土后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能会发病受害。

    在发病温度环境上来说,猝倒病的发病温度要比立枯病发病温度高,一般来说,猝倒病在土温15度以下温度环境中最有利于发病,当温度高于22度以上时,猝倒病的发病情况就会明显减少;而立枯病在20-28左右的温度环境中最有利于发病,当温度低于15度以下或高于30度以上时,立枯病的发病情况就会明显减少。


    在发病环境上来说,土壤黏性重、地势低洼、光照不足、使用未腐熟有机肥的地块,温度和湿度过大的苗床,长势徒旺长的幼苗,间苗不及时的地块,容易发生立枯病。育苗期低温高湿,苗床土壤带菌,播种密度过大、浇水过勤过多,使用的有机肥未充分发酵腐熟、苗床低洼积水、土壤湿度大、结果期持续阴雨天气多等,幼苗容易发生猝倒病。

    3、病害的症状表现不同

    猝倒病和立枯病都属于苗期危害,但症状表现在多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其中,猝倒病最明显的特征是幼苗快速倒伏而死亡,立枯病最明显的病发特征是幼苗逐步萎缩而直立死亡。具体症状区别如下:


    ①猝倒病:猝倒病最早可以发生在作物的种芽期,种芽染病后,作物幼苗还未发芽出土就会因为腐种、烂芽、烂胚茎、烂子叶现象,导致种子腐烂而作物无法发芽出苗;幼苗染病后,一般多是从幼苗的茎基部开始发病,受害幼苗的茎基部先会出现浅色的水浸状病斑,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会不断的扩大蔓延发展,病斑的颜色也会逐步的加深变为黄褐色或暗褐色,等到病斑环绕幼苗茎基部一周后,受害茎基部就会出现干缩成线状,幼苗地上部分因没有支撑会迅速猝倒死亡,有时幼苗倒伏后子叶甚至还没有凋萎退绿。需要注意的是,在猝倒病在湿度的较大的情况下,幼苗受害部位的病斑上及周边地面上经常会产生一些白色棉絮状的菌丝体,而且倒伏速度非常快。


    ②立枯病,立枯病一般发生在幼苗出土后,刚出土的幼苗和大苗都容易染病受害,在育苗的中期和后期发生的比较多,幼苗出土后经过一段时间就会染病受害。幼苗染病后,在距离地面比较近的茎基部和地下根部,先会出现不规则状或椭圆状的暗褐色病斑,随着病情的发展,受害部位的病斑会不断的向内凹缩,且病斑会环绕茎基部不断扩展,病斑颜色会逐步的变为黑褐色,病斑周边多有同心状的轮纹,当根基部的病斑慢慢环绕茎基部一圈以后,茎基部会呈蜂腰状溢缩,幼苗的子叶会随病情的发展而逐步萎焉干枯,最后导致整棵幼苗直立枯死。需要注意的是,在湿度较大的情况下,幼苗受害部位不会出现白色棉絮状菌丝体,且幼苗不会发生倒伏现象,但如果拔出病株,会发现有呈蛛丝网状的淡褐色霉层。此外,立枯病不但可以危害幼嫩的小苗,也会危害大苗,大苗发病后,前期会表现出白天中午萎焉、早晚恢复正常的现象,到根基部被病斑环绕一周后,萎焉现象即使在早晚也无法恢复正常,苗株会慢慢枯萎死亡。


    二、如何才能有效防治猝倒病和立枯病?

    1、科学种植管理

    在选地时, 应当选择土壤肥沃深厚、土质疏松通透、排灌条件便利、通风向阳的地块种植,尽量避免在土壤过酸或过碱、土质过黏或过沙、地势低洼积水或通风采光不良的地块上种植。

    在整地时,要对土壤进行消毒杀菌处理(常用药物有甲基托布津、福美双、多菌灵、杀毒矾、亚氯硝基苯、恶霉灵等,可以把药物与细干土按照合适的比例掺混均匀制成药土施入苗床土壤中,也可以通过撒施生石灰、草木灰等进行土壤消毒杀菌)。


    在播种前,一方面,不论种植何种瓜果蔬菜应当建立起良好的耕作方式,避免长期连茬种植,建议实行轮茬种植模式(如与禾本科作物等轮茬2-3年),在播种前要对田间残留的秸秆、落叶、杂草等进行彻底清理并移除天外进行集中焚烧或深埋,提前15-20天对土壤进行25公分左右的深翻晒墒;另一方面,在播种前,要做好种子的晒种(播种前2-3天选择晴天晾晒1-2天)、浸拌种(常用的药物主要有2%戊唑醇、800倍25%咪鲜胺、600倍50%多菌灵、1000倍70%甲基托布津、800倍新高脂膜等)、催芽(浸种后把种子放在20-25度左右的环境中保温、保湿催芽)等管理。


    2、提高育苗期的管理质量

    在选种子时,一定要选择种子发育饱满充实、抗病抗逆性强且无任何病害、霉变、损伤的优质种,种子应当进行包衣或药物浸拌种杀菌后再使用。

    在选苗床时,应当避免使用连续耕种的旧土或不健康的病土,最好选择没有种植过相同作物或同科作物的无病新土做育苗土。

    在播种时,应当先进行种子和土壤消毒杀菌处理,然后再进行播种,播种后可以通过草木灰盖种或药土盖种的方式,以此来隔离土壤中病虫害对种苗的危害。


    在施肥管理上,应当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一定不可使用未经充分发酵腐熟的有机肥(农家粪肥、堆沤肥),所有的有机肥都必须确保发酵腐熟,在使用氮磷钾化肥时,应当适量增施磷钾肥、控制使用氮肥,尤其不可过量偏施氮肥,这样有利于培育抗病抗逆性强的健壮苗。

    在浇水管理上,播种前如果墒情不足,应当先浇水后播种,在种子播种后到发芽前应当注意保温保湿,等到幼苗发芽出土后,既要严格调控好光照、温度、湿度,又要做好揭膜、通风、炼苗管理,还要及时进行1-2次的间苗,幼苗期时,只要土壤不干旱缺水,应当避免过勤过多的浇水,如果幼苗在中午时有萎焉现象,应当及时喷淋小水进行补湿,以防湿度过大而诱发病害。幼苗期内,如果苗床湿度过大,应当通过加强通风、中耕松土或撒施草木灰、细干土等方式进行排湿,如果遇到集中降水,应当在雨后及时进行排水排湿和划锄松土管理,并及时喷施新高脂膜等保护幼苗,在为幼苗营造良好生长环境的同时,防病菌侵害趁机侵害苗株。


    3、药物防治方法

    在作物幼苗发现病害后,应当立即把零星发现的病株彻底拔除且清理出田外进行集中焚烧或深埋处理,并及时用生石灰水或下面介绍的杀菌药物对病穴周围土壤进行消毒杀菌,以防病菌在田中向健康植株传染蔓延。在病株和病穴处理后,再及时喷打药物进行防治。

    防治猝倒病,可以在病发初期或病发前,用500倍72.2%普力克、800倍30%恶霉灵、700倍64%杀毒矾、600倍75%百菌清、2%戊唑醇、800倍25%咪鲜胺、800倍50%多菌灵、1500倍5%井冈霉素、800倍70%甲基托布津、70%代森锰锌、500倍58%甲霜灵•锰锌、600倍72%霜脲•锰锌等药物喷施。


    防治立枯病,可以在病发初期或病发前,用800倍38%恶霉嘧铜菌酯、600倍50%恶霉灵、1500倍井冈霉素、800倍70%甲基托布津、500倍64%杀毒矾、1200倍20%甲基立枯磷、800倍72.2%普力克等药物喷施。

    如果作物幼苗同时发生猝倒病和立枯病,可以把800倍50%福美双与800倍72.2%霜霉威复配使用喷施防治。

    在用药时要注意:①要选择晴天无风的天气打药,避免低温、高温或土壤干旱时打药;②在单用药物不能取得较好防治效果且需要复配药物或叶面肥一起使用时,应当注意按照叶面肥、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水剂、乳油先后次序,依次加入药物进行二次配制;③防治病害所使用的药物应当先配先用,尽量不可把药液长时间搁置,以防药物发生未知不良反应而造成幼苗中毒受害;④在用药时,应当注意安全间隔期,可以根据病发情况和防治效果每隔7-10天喷施1次,连喷2-3次,如果病情较重,也可以搭配药物淋浇灌根的方式进行防治。(农技小背篓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